close

  賣小面20年的老闆陳金華見證了大石化20年來房屋二胎的變遷。
  重慶晨報記票貼者 胡傑 攝
  “老闆,來碗小面!”面館是記錄重慶時代變遷的一個符號。渝中區大石化茶亭北路和化龍橋嘉陵路分別有一家面莊,雖然兩家的特色品種不同,但都有一個共同禮服點———記錄了一代人,也記錄了大石化地區的時代變遷。
  A化龍橋裝潢第一家面攤
  打算重新開張變身為一家找房子白領面莊
  54歲的謝牛效生在大石化地區的化龍橋,長在化龍橋。他最近發現,這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,已變為重慶IBD(國際商務區),“變化來得太突然了。”嘉陵路被譽為重慶市最老的馬路之一,有著超過70年的歷史。
  謝牛效就出生在嘉陵路邊的一間青瓦平房內,他不滿1歲時,父親就去世了。母親一個人獨自撫養6個孩子,當地政府考慮到孤兒寡母生活困難,特別准許謝母在當地擺了一個小面攤,這曾經是化龍橋唯一一家小面攤。
  “當時考慮到我家情況特殊,特批的。”靠著賣面的收入補貼家用,謝母帶大了6個孩子。上世紀70年代,嘉陵路面臨首次城市動遷改造,謝家從嘉陵路搬至龍隱路。
  嘉陵路至龍隱路,曾經分佈著微電機廠、電氣廠、紅岩彈簧廠、特種電機廠、鑄機廠、閥門廠這些企業。“來我們這裡來吃面的,有很多都是這些單位的職工。”謝牛效回憶,直到上世紀90年代,因為國企破產、搬遷,來吃面的職工越來越少。
  在這期間,謝牛效本人為了謀生,也外出打工、經商。如今,謝牛效再次回到嘉陵路工作,感嘆最近十年化龍橋的變化太驚人了。嘉陵路兩側,豎立起國際商務區的世界級風尚地標。360萬平方米大型城市綜合體重慶天地,集高檔商務中心、頂級商場、時尚休閑、生態景觀、濱江精品名宅於一體。
  上個月,謝牛效到化龍橋考察一圈發現,這一帶居然沒有面館。看到商機的他,打算在這裡重操舊業,重新開一家面莊,把目標顧客鎖定為這群工作、生活在化龍橋的白領們。
  謝牛效開玩笑說,以後自己的面館,每天出入的都是操著一口流利外語的白領。謝牛效說自己也想學兩句簡單的英文,好與時俱進。“以後我要用英語來迎接和送別我的顧客。”
  2017年化龍橋重慶IBD(國際商務區)整體建成後,將成為與國際接軌的高檔區域,未來將成為精英人士的匯聚點。謝牛效期待IBD早日建成,屆時再在老屋的原址拍一張合照,紀念謝家人數十年來經歷的化龍橋變遷。
  B茶亭北路胖妹面莊
  龍湖時代天街給她帶來不少顧客
  “孃孃,來一碗糊辣塊面,味道大點。”昨天中午12點,茶亭北路130號胖妹面莊裡,破舊的老式桌椅上已經坐滿顧客,一個年輕男子喊完面後,就開始打量起面莊來。
  “還是老樣子。”年輕男子操著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喃喃自語。北京人以前也來吃過面?面莊老闆陳金華很好奇,和年輕男子聊起來。細談後才知,原來,男子姓劉、26歲,小時候婆婆經常抱他來吃面。
  面莊因拆遷,先後搬過兩次,可劉先生和婆婆可謂鐵桿粉絲,面莊搬到哪裡,他們吃到哪裡,一路追隨。10年前,陳金華的面莊再次搬家,來到現在的地方,就在那一年,劉先生跟隨父母一起移居北京。
  平時因為工作很少回重慶。這次,他帶著妻子還有6個月大的兒子再次回到重慶,按照婆婆說的地址,找到這家兒時吃面的地方。這次回到石油路,他感覺變化好大。
  “變成大坪商圈了,交通便利了,購物吃飯的地方也越來越多。”劉先生說,他還打算吃完面後帶著妻子、孩子去體驗一下地鐵,到解放碑逛逛。
  陳金華經營的這家胖妹面館,從開業至今,店面裝修一如既往的質朴、簡單。然而面莊外的石油路,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  陳金華回憶,大石化地區有著值得驕傲的歷史:上世紀80年代,駕校、建築公司這些在那個年代看起來高端大氣的單位,都“駐扎”在石油路。駕校有後乾駕校、五分校、六分校三家,“建築公司有三建、二普、交電。”
  家屬區、駕校、建築公司一多,加上糊辣塊面的味道也確實可以,生意自然紅火起來。讓陳金華遺憾的是,最近幾年,交通規劃,面館外的主幹道不能掉頭,這讓很多的哥嫌繞路,只得放棄來這裡用餐。不過,龍湖時代天街、大坪英利廣場的入駐,卻給她帶來不少白領顧客。
  重慶晨報記者 王婷婷  (原標題:化龍橋當年第一家面攤 將重新開張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o65qoxy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